心经开示网
标题

佛教伦理:为什么佛教中一再强调要尊敬师长-

来源:心经开示网作者:时间:2019-08-16 09:15:17
为什么佛教中一再强调要尊敬师长?

  为什么佛教中一再强调要尊敬师长?

\

  编者按:要成佛的人,在未步上修行之路前,首先必须寻得一位足以信任、不会带错我们及自己清楚全条修行之道该如何走的人,把这个人奉为善知识。向善知识学习,恭敬地侍候善知识,这是成佛的必需。
  为什么佛教中一再强调要尊敬师长?
  佛法从恭敬中求
  善知识
  善知识,梵语kalya#amitra,音译作迦罗蜜、迦里也曩蜜怛多。指正直而有德行,能教导正道之人。又作知识、善友、亲友、胜友、善亲友。《涅槃经》云:“善知识,能教众生远离十恶,修行十善,以此义故名善知识。”又云:“自不杀生,不教人杀,乃至自行正见,教人行正见,若能如是,则得名为真善知识;自修菩提,亦能使人修菩提,以是义故,名善知识;自能修行信、戒、布施、多闻、智能,亦能使人修行信、戒,布施、多闻、智能,以是义故名善知识。”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“师父”或“上师”。
  尊师重道亦是佛教美德
  师者——“传道、授业、解惑也。” 在中国,“尊师重道”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传统美德,佛教亦复如是。
  《般若八千颂》云:“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无上正等正觉,必先于善知识恭敬承事而依止之”。《不动优婆夷本事品》云:“善知识是引导我们到一切智位去的护送者”。 《圆觉经》云:“末世众生欲修行者,应当尽命供养善友,事善知识,彼善知识欲来亲近,应断骄慢,若复远离,应断瞋恨,现逆顺境,犹如虚空,了知身心毕竟平等,与诸众生同体无异,如是修行,方入圆觉……” 《沙弥律仪要略》中说:“视和尚阿阇黎如视佛,当敬于师,常附近之,如法律行,当如师教,常应和顺……”
  为什么佛教中一再强调尊师?
  佛教中有句话说:“佛法从恭敬中求”。
  对于初学佛法者,善知识就像黑夜中的灯塔,迷途中的指路人。菩提道上,积聚福德和智慧资粮前往一切智城之时,若无善知识之护送,则于内会被烦恼妄念贼所乘;于外会被妖魔所诱而入歧途,因而断送善根。《华严经》中说“因善知识的住持使我们不堕恶趣;依善知识的成就,使我们自在受生;因善知识的力量,碎坏业感;依善知识的忍辱,使不受一恶言;依善知识的生长,能灭诸骄慢。”
  依止善知识后,作为一名学佛弟子,亲近善知识之时应当存有一颗恭敬心,所言所行都要如法而行。如以下若干细节:
  1、侍奉师长时应当早起,进入师父的房间要先扣三下房门,如果师不应声,则表示师父在内有事或休息,可离去稍候,不可强入。
  2、凡师父在刷牙、洗脸、理发、睡眠、吃饭、休息、打电话、写字皆不宜作礼,在马路上亦不宜作礼,问讯即可。很多弟子为表示非常敬师父,而不分时、地的随便作礼,亦不甚雅观,有碍师父威仪!
  3、奉饮食于师,应两手高捧奉食,食物要洗净,若吃过剩余物不可让师父食之,是为不净罪。
  4、与师父谈话,不得面对师父,应侧立或侧坐,亦不得于高处立,或太远立,对师父谈话应清晰小声、和颜悦色,师父讲话中不得插嘴。若有过,被师父教诫时,不得还恶口,应当尊师如佛。
  5、不得戏师座,不得坐卧师父之座位及床,不得用师父之衣、帽等。
  6、随侍师父时,师若坐,应当在旁站立,若不命坐,不可坐。站立时,不得靠壁斜立,因为这是对师父不敬。
  7、若有人问汝师父之法号,应当尊称说上某下某,不可直称师父名字,会被人取笑你不知礼节。
  8、弟子与师父同到师公或师伯处拜见时,作徒弟者,不得跟师同时礼拜长辈,应待师父先礼拜后,弟子方可依序礼拜,这是长幼有序之礼,应该知晓其礼,方显教养之风。
  9、为师送达书信时,不得私自拆看,也不可给人看。如果师父问话,应该以实话相对,如果不想回答,也要以委婉的语气推辞。若到他处,遇人留宿,不能图方便住下,而要考虑师父望归的心情。
  10、若要请问佛法因缘,当整衣礼拜,合掌胡跪。师有语,澄心谛听,思惟深入。若问家常事,不须跪拜,但端立师侧,据实申白。师若身心倦,教去应去,不得心情不喜,见于颜色。
  如果我们如法依止善知识后,会有八种利益:
  1、近得佛位
  2、令诸佛欢喜
  3、魔与恶友不能加害
  4、一切烦恼恶行自然而遮止
  5、地道功德辗转增长
  6、一切生中不缺离善知识
  7、不堕恶趣
  8、无难成办现前与究竟一切利益
  但如果我们在决定依止善知识后,却又不能如法依止的话,则会有七种过失:
  1、若轻毁上师即轻毁诸佛
  2、若于上师生瞋,即坏与彼刹那数相等劫之善根,并经等量劫生于地狱
  3、虽依咒乘亦不得殊胜成就
  4、虽勤修续义亦与修地狱相似
  5、此生中为病等不如意事缠绕
  6、后世漂流于无边恶趣
  7、一切生中匮乏善知识
  总的来说,佛道属于师道,孝亲尊师也是《地藏本愿经》之纲领。拜佛尊师,既可以除掉自身贡高我慢的习气,又可以增加我们的虔敬心,如此,学佛才真正的可以学有所成,趋入佛道。
相关推荐
热点栏目
推荐阅读
惟德动天,无远弗届。满招 惟德动天,无远弗届。满招

惟德动天,无远弗届。满招损,谦受益,时乃天道。...

惟有两行低雁,知人倚、画 惟有两行低雁,知人倚、画

惟有两行低雁,知人倚、画楼月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...

惟仁者宜在高位。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。不仁而在

惟仁者宜在高位。不仁而在高位,是播其恶于众也。...

惟有河边雁,秋来南向飞。 惟有河边雁,秋来南向飞。

惟有河边雁,秋来南向飞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]出自...

惟智者能调,达人自玉。 惟智者能调,达人自玉。

惟智者能调,达人自玉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]惟智者...

最新文章
惟有南来无数雁,和明月、 惟有南来无数雁,和明月、

惟有南来无数雁,和明月、宿芦花。古诗原文[挑错/...

惟德动天,无远弗届。满招 惟德动天,无远弗届。满招

惟德动天,无远弗届。满招损,谦受益,时乃天道。...

惟有春风最相惜,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,殷勤更向

惟有春风最相惜,殷勤更向手中吹。古诗原文[挑错/...

惟有主,则天地万物自我而 惟有主,则天地万物自我而

惟有主,则天地万物自我而立;必无私,斯上下四旁...

惟有今宵,皓彩皆同普。 惟有今宵,皓彩皆同普。

惟有今宵,皓彩皆同普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]出自宋...

惟心会而不可口传,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,可神通

惟心会而不可口传,可神通而不可语达。...

惟德动天,无远弗届。 惟德动天,无远弗届。

惟德动天,无远弗届。...

惟有今宵,皓彩皆同普。_1 惟有今宵,皓彩皆同普。_1

惟有今宵,皓彩皆同普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]出自 宋...

惟君子安贫,达人知命。 惟君子安贫,达人知命。

惟君子安贫,达人知命。...

惟德动天,无远弗届。满招 惟德动天,无远弗届。满招

惟德动天,无远弗届。满招损,谦受益,时乃天道。...

手机版 网站地图